找到相关内容294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慧能禅学思想研究

    始,反对坐禅打坐,拘心观净,倡导常行直心,顿了成佛,慧能对禅法所作的这一全新解释,才是禅宗的.根本精神。慧能这一新精神的提倡,给传统禅法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,使禅法以新的面目展示于人,标志着新禅法的创立...

    温金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00764978.html
  • 边缘——邯郸市周边地区佛教寺院历史变迁调研

    各种规矩,大家念经咒供养佛菩萨后就端起饭碗蹲在院子里吃起来了。虽然人们边吃饭边聊天,但没有人浪费一点粮食,大家吃饭都非常小心惟恐饭菜掉在地上。  早饭之后僧人们回到自己的屋子,他们大多继续念佛或打坐,...居士居住之地。附近的佛教信众在自己空闲之时便来到“居士林”与其他人一起念佛打坐,平时便又上班工作,两不妨碍。这种地方不是佛教寺院,但它的出现说明了很多信众已经少去或不去寺院了,这一方面是因为寺院本身的...

    韩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15765095.html
  • 黄夏年:浅议佛教中的科学知识

    所以在现代西方里,有时也把瑜伽译为“超觉静坐”,可见其特点一斑。   以打坐为其特点的禅法是不是科学,现在可能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。在中国,与禅法相类似活动的是气功,有人把气功...

    黄夏年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34165180.html
  • 释藏青:中国佛教的传播与发展概况(3)

    随学人之机,对症施药,接引学人自藏机锋,一句下便见,使参学者能闻声悟道,见色明心。  第四节 禅宗法门的风化传播与影响  禅,并不是一般想象的一味结跏趺坐、打坐参禅,而是修行人使自己的心绪宁静专一...

    释藏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2065209.html
  • 释戒嗔:戒嗔的白粥馆(1)

    所获。  以为静心打坐可以得到答案,也未有得,戒嗔一直以为自己修行不够。  有一天在寺里看电视,这里信号不好,不像镇里已经用了有线,只能收到几个台,雪花点也很多,听到电视中有人在问:"你想知道什么答案...

    释戒嗔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73165398.html
  • 京都学派久松真一的禅观:理解与评论(上)

    禅的哲学,另外又真的过禅的生活,这包括打坐、实践与禅有密切关联的书道、画道和茶道,又擅长绘画一圆相,表示他在禅方面的体会。他又写禅诗,作禅的徘句,刻印,更建立禅的美学思想,让宗教与艺术结合起来。最重要...

    吴汝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75665424.html
  • 巨松(The Giant Pines)

    后回庙。过了一小时,他到庙口,发现那位风尘仆仆的法师早巳卷曲在车蒂上睡著了。心体弯著腰,收拾盘碗,然后静悄悄地回到厨房。  第二天早晨,心体到庙口,发现他的客人正在打坐。不过他的坐姿并不是传统莲花式的...

    一行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82665447.html
  • 开启智慧奉献人生

    应该如何走好当下的每一步?  就具体的修行来说,在座的很多人接触佛法之后,都希望自己由迷而悟,希望自己早日脱离烦恼,早日解脱自在。但是他不愿意打坐,甚至不愿意听讲座,因为他觉得佛法讲来讲去反反复复总是...时候,就形成了思想。思想在佛法是用意识来表示。我们的意识像河流一样穿流不息,泥沙俱下,因此称为意识之流。因为我们没有修定的功夫,没有经过修行和证悟,所以就发现不了自己的心。当我们修定打坐时,就会发现...

    妙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83565457.html
  • 唐代马祖和中国禅宗

    促成对日本民族文化贡献极大的“五山文学”的繁荣。曹洞宗由日僧道元(1200-1253)传入日本,他入宋从师于在天童寺传法的长翁如净,回国传“默照禅”,提倡“只管打坐,身心脱落”,并且主张“修证一如”,...

    杨曾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01065561.html
  • 论 “谈禅说佛”

    的本心,而不在于求佛菩萨的有形保祐。只要本心达到大乘的境地,目然有形的保祐也会降临。人与人之关系,除了个人的本心净之外。最重要的是慈悲的对待。大乘佛学的修行者,不是一个打坐高手或气功静坐的修行者。是...

    唐大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1265731.html